大家或許常在購買相機的時候,會去比較所謂的畫素(pixel)或畫素(picture element),也總是聽到畫素越高,畫質就會越好。畫素高了是不是畫質就會好,這倒是不一定,會這麼說,那是因為要成就高畫質,除了畫素以外,還有相當多的影響條件,例如:光線,光圈,鏡頭解像力...等。那麼是不是高畫素就代表著高解析度呢?答案依然是否定的,這是因為所謂的解析度,是必須建構在固定的尺寸下,才有意義的。所以若我們修正一下這句話 -『在相同影像尺寸下,高畫素就代表著高解析度。』那麼這就會是一句正確的描述。
到底什麼是畫素(pixel)?像素(picture element)?
我們購買相機的時候,總是會看到規格上標示著xxx萬畫素或x.x百萬畫素,諸如此類的規格。就拿詹姆士的D700來說,規格書上寫著1210萬畫素,而最大像素的照片為4256 x 2832 = 12052992 畫素。也就是說當D700設定為RAW或者L的影像大小時,該張照片就會由12052992個點組成。1個點即是1個畫素(像素)。
而瞭解了什麼是像素以後,我們才能去定義什麼是解析度(resolution)。正確來說,解析度所指的是在一固定面積下,所包含的畫素數量。一般使用在輸出上,我們會習慣用DPI(dot per inch)或PPI(pixel per inch)來表示。
因此若今天有一台掃描器,其最大解析度標示為1600dpi,這便表示使用這台掃描器掃出來的圖片檔,每英吋最多會有1600個像素。
舉個例來說,假如我們定義下圖藍色尺標,從最左端到刻度1的位置為1英吋,那麼下圖之(A)、(B)、(C)、(D)則分別代表著不同解析度所帶來的畫質感受。
所以就上面四圖比較其解析度,我們便可知道(A) > (B) > (C) > (D)。
聯想到了嗎?通常當我們去沖洗照片的時候,常常容易聽到的300 dpi,這所指的就是沖洗時使用的解析度,每英吋為300畫素。一般我們在沖洗照片的時候,較常使用的大概就是3x5或4x6這兩種尺寸。因此假若我們想要沖洗一張4x6的照片,而希望以300dpi的解析度輸出,那麼我們就必須提供 (4x300) x (6x300)像素的照片,也就是1200x1800像素,這約莫是200萬畫素左右的圖檔即可。
這表示其實現在的數位相機,動輒上千萬畫素的照片,若今天我們並沒有輸出大尺寸照片的需求,其實根本就是會徒增儲存上的負擔罷了。打個比方來說,假如您的相機可將拍攝的影像大小設定為以下5種:
(1) 3,648×2,736 約 5 MB (JPEG)
(2) 2,592×1,944 約 3 MB (JPEG)
(3) 2,048×1,536 約 2 MB (JPEG)
(4) 1,800×1,200 約 1.5 MB (JPEG)
(5) 1,024× 768 約 0.7 MB (JPEG)
按照只輸出 4x6大小的需求,那平常在拍攝的時候,其實我們就只需要 以 (4)1,800x1,200 的影像大小儲存即可。當然,若影像的使用需求,是想要放到解 析度為1920x1280的螢幕上欣賞,而不希望看到一格一格類似上圖(D)的畫面時,那就必須使用高於螢幕解析度的影像大小作儲存。
所以當我們在外出旅遊拍照的時候,若發生記憶卡不足的情況下,又在不方便購買到記憶卡的環境下,不妨可以思考一下,若旅遊照並沒有輸出大尺寸相片的需求,甚至可能只是希望在電腦上或網路上方便分享與瀏覽而已,其實試著將相機儲存的影像大小給降低,將可大大提升記憶卡的可儲存張數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