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

什麼是RAW檔?為什麼要拍攝RAW檔?

  目前的數位單眼或者是較高階的數位相機,均有提供RAW檔的儲存功能,到底RAW檔是什麼?又該如何使用他呢?

  在尚未出現數位相機的年代,攝影師總是利用沖洗底片的過程,在暗房中對作品進行一些微調整,或許是明暗、對比、鮮豔度...等。但是在數位相機如此普及的時代,暗房的功能也完全轉化為數位模式,也就是透過軟體的編修,來達到調整色調、明暗、對比、鮮豔、飽和度...等功能。而若希望能夠保留較大的數位暗房後製彈性,那麼便需要使用RAW來記錄影像。因此RAW也可以稱作是數位的底片。但實際上卻又比傳統的底片,多了更多的資訊藏於其中,讓攝影師在後製與創作上有更大的揮灑空間。

  以Nikon的Capture NX來說,RAW與JPEG的可調整差異大致如下:

  而實際上在RAW檔在Capture NX內,較JPEG多出的可調整選項的部分,主要為相機設定這個區塊。在其中便包含了白平衡照片調控有效的 D-Lighting減低雜訊,四個大項。
  由上圖可見,透過Capture NX編輯RAW檔時,我們可以任意改變當時拍攝的主要參數,取得影像調整的主控權,而不再只是交給相機內建的資料庫去作比對與處理,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在編修前,RAW檔看起來會比JPEG檔鳥的原因,因為它提供的是真正未經處理,由感光元件記錄下來的影像資料。不過通常若是使用相機原廠所提供的RAW檔編修軟體,開啟時依然會先載入當初相機設定的參數(例如:曝光補償、銳化程度、色相、飽和度、白平衡...等)去處理影像。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Camera RAW跟Capture NX同時開啟同一個RAW檔時,Capture NX能夠完全對應相機的設定參數,而先將當時的拍攝結果完整呈現,但Camera RAW則不能完整呈現當時相機參數設定下的影像結果。

  再來讓我們實際看看RAW檔與JPEG檔在一些特性與可調整性上的差異。
  首先看到的是檔案大小的部分,由下圖我們可以看到,同一張以RAW檔及JPEG記錄的影像,RAW的檔案大小約為17MB,而JPEG則只有約6.7MB左右,這說明了在經過轉化為JPEG檔案的破壞性壓縮處理下,我們共丟失了約60%左右的原始影像資訊。

  下圖為編修前的JPEG檔與RAW檔在Capture NX中開啟的影像畫面。
990718a
  可以看得出來差異並不是很顯著,JPEG的部分有較RAW檔明亮一些,其餘的色彩或對比方面,則是未有顯著差異。

  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將針對天空過曝的細節找回來,分別對JPEG與RAW進行編修。
  但由於JPEG並無法作曝光補償的動作,所以我們僅以快速調整項目內的亮部功能進行天空過曝部分的補救。將左右兩圖的亮部細節恢復功能都推到100%的位置。
990718b
  結果可以由上圖的左右比較發現,JPEG調整後在天空的細節部分明顯較RAW檔來得少。這便是後製調整上RAW與JPEG之間的顯著差異。我們再看一個更顯著的示範。

  RAW檔由於可使用快速修整內的曝光補償功能,透過此功能將可以更顯著的觀察到RAW與JPEG的差異。我們將曝光補償的數值調整到-2EV,再將其與JPEG比較。
990718d

  透過上圖,更能凸顯出RAW檔在後製處理上的高寬容度,這是JPEG所遠遠不及的。當然或許有人會建議可以在拍攝時,添加漸層減光濾鏡即可,但若現場亮部與暗部的光比,遠超過漸層減光鏡可矯正範圍,那麼透過RAW檔的記錄或者包圍式曝光,還是能替我們保留住更多的細節,不是嗎。

  上述介紹到的RAW檔好處,正好可應用於HDR(High Dynamic Range)影像的製作,這張拍攝於心之芳庭正門口的照片,原圖即為上圖所見,透過調整白平衡與其他參數,再進行HDR處理後,成品如下圖所呈現。

  若非透過RAW檔的高寬容度,天空的細節絕對無法處理到這樣的程度。所以如果記憶卡空間容許下,又對數位暗房有高度興趣的話,切記別忘了將拍攝時的儲存類型,加入RAW檔囉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