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

什麼是色溫?色溫是如何定義出來的呢?

  1985年,有位英國的物理學家W.T.Kelvin發表了色溫的理論。他先假設有一純黑物體,其能將加熱過程中吸收的所有能量,轉化為『光』的型態釋放出來。由絕對零度的 -273.15 °C下,定義為色溫零度,透過加熱的過程,當黑體溫度不斷的上升,其發出的光譜也會逐漸改變,因此定義該黑體的溫度加上 273.15 就是當時光線的色溫。

  舉個例來說,當黑體被加熱到 3000°C 時,大約會呈現接近鎢絲燈的顏色,此時的色溫就等於 3000+273.15 = 3273.15 K。以此類推。所以當黑體不斷的加熱,溫度不斷的升高下,當溫度達 500 °C左右,其顏色就會先轉為暗紅色,當溫度達 3000 °C左右則會變為紅色,繼續加熱則會再由紅轉白,此時約已達 5500 °C,最後當溫度越高,甚至達 12000 °C時,其所發出之顏色也就越接近藍色,因此後來便有類似下方的色溫表,供參考使用。





  所以由上表可看到,平常在戶外日光照射下,色溫大約會在 5500 K左右,而晨昏時刻的色溫比較暖黃,所以大約是在 2000 ~ 3000 K左右,透過這樣的表格便可以約略知道色溫的分布情形與對應顏色。

  而在瞭解色溫如何定義之後,便可以開始來試著了解白平衡是什麼?如何拍出正確的色溫,與如何校正白平衡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您好,最近我有在寫一篇關於影像色彩處理論文,碰巧看到您的介紹,覺得一目了然,不知道是否能加入您的圖2在裡面

    回覆刪除